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8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291篇
耳鼻咽喉   130篇
儿科学   150篇
妇产科学   129篇
基础医学   363篇
口腔科学   147篇
临床医学   2468篇
内科学   549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334篇
特种医学   4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798篇
综合类   492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531篇
眼科学   435篇
药学   1579篇
  61篇
中国医学   477篇
肿瘤学   6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454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1185篇
  2013年   1098篇
  2012年   1213篇
  2011年   1163篇
  2010年   964篇
  2009年   935篇
  2008年   962篇
  2007年   1161篇
  2006年   1045篇
  2005年   953篇
  2004年   791篇
  2003年   628篇
  2002年   526篇
  2001年   488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混合痔(湿热下注型)术后坐浴时间的不同对创面疼痛、出血、水肿、肛门坠胀的影响。方法:根据混合痔及湿热下注型的诊断标准,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混合痔(湿热下注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5~10min组、15-20min组,一个疗程(一周)后,根据评分标准进行2组术后创面疼痛、出血、水肿、肛门坠胀情况的比较。结果:2组术后疼痛P=0.043、水肿P=0.022、肛门坠胀P=0.045,均<0.05,有显著差异,2组术后出血P=0.589,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后疼痛、水肿、肛门坠胀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坐浴时间关系密切,以5-10min为宜,而术后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坐浴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3D手术视频系统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8/2019-03于我院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PDR合并局部TRD(无牵拉性视网膜裂孔)患者32例3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观察系统进行分组,试验组16例19眼采用3D手术视频系统手术,对照组16例19眼采用传统显微镜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和硅油注入情况。术后至少随访6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1眼,硅油注入1眼; 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 术后1d玻璃体出血4眼,2~4wk后自行吸收; 术后2wk内发生高眼压6眼,药物治疗均能控制; 术后6wk后玻璃体再出血2眼; 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3以上者15眼。对照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4眼,硅油注入5眼; 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 术后1d玻璃体出血6眼,2~4wk后自行吸收; 术后2wk内发生高眼压5眼,药物治疗均能控制; 术后6wk后玻璃体再出血3眼; 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3以上者14眼。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但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7.3±4.8min vs 41.2±5.1min,P=0.020)。

结论:3D手术视频系统在PDR合并TRD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小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根据ICP值调节脱水剂的用量。结果全组死亡5例,其中3例为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患者,1例为脑干功能衰竭,1例为再出血,家属放弃治疗。颅内压监测5~14d,平均7.8d,无探头植入引起的颅内大出血,2例发生颅内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经过3个月~1年的随访,平均8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1例。结论小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应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可指导降颅压药物的实施,能及早、安全拔除脑室引流,对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肿瘤显微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5‐06—2011‐12收治桥小脑角肿瘤患者84例,均采用神经电位监测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肿瘤,分别在术后10 d、6个月、1 a进行随访,评估患者面神经功能情况。结果84例患者肿瘤全切73例(86.9%),次全切11例(13.1%),神经解剖保留71例,保留率84.5%,无死亡及后组脑神经损伤病例。术后10 d面神经功能评级:Ⅰ级+Ⅱ级患者31例,良好率36.9%,Ⅴ+Ⅵ级14例(16.7%);术后6个月:Ⅰ级+Ⅱ级60例(71.4%),Ⅴ+Ⅵ级8例(9.5%);术后1 a:Ⅰ级+Ⅱ级74例(88.1%),Ⅴ+Ⅵ级2例(2.4%)。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确定神经位置,明显提高面神经的保留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DC)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122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植物化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近期临床疗效优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可显著改善预后及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一期手术治疗的9例M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共19个动脉瘤均成功显微手术夹闭。术后平均随访半年,其中治愈或良好5例,轻残1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经充分的术前评估,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运用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技术,可使一期手术治疗MIA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影响延长Fontan类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60例行Fontan类手术患者的基本资料、术前导管及超声资料,术前、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资料和血液指标资料。根据住院时间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正常恢复组[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5.7±1.7)岁,住院时间〈32.5d]和延迟恢复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9±1.6)岁,住院时间〉32.5d,延迟恢复组指超出75%分位住院时间者]。60例患者住院时间12~53d,75%分位住院时间为32.5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术后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脉搏血氧饱和度80.5%±7.4%,术前射血分数64.1%±6.6%,肺动脉指数(370.6±234.2)mm^2/m^2,McGoon比值2.2±0.7,术前平均肺动脉压(12.4±4.0)mmHg。Fontan类手术前行Glenn手术27例(45.0%),行Glenn手术患者的年龄0.9~4.0岁,距离Fontan类手术1.0~5.1年。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3.3%)。55例并行循环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12.0±52.4)min;5例患者需要停循环修补心内畸形,主动脉阻断时间(44.8±9.2)min。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8.8±6.4)h。术后住ICU时间(5.1±2.1)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平均肺动脉压(PAP)增高(P〈0.05)、术前射血分数低(P〈0.05)、体循环心室为右心室(P〈0.05)、分期手术(P〈0.05)、合并腔静脉异位引流(P〈0.05)、术后乳酸(Lac)增高(P〈0.05)、术后中心静脉压(CVP)高(P〈0.05)、术后当天需要大量晶胶体液维持循环稳定(P〈0.05)、术后胸腔引流时间长(P〈0.05)和术后合并感染(P〈0.05)是Fontan类手术患者术后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结论Fontan类手术治疗功能性单心室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近期结果,明确患者手术风险因素,并妥善处理才能缩短患者的恢复进程,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Ⅰ期手术切除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对37例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对比Ⅰ期切除吻合手术率提高(P0.01),Ⅱ期手术率明显下降(P0.01)。2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切口感染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合适选择病例,注重肠管血供、肠腔内清洁及手术要点,Ⅰ期手术切除吻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小肝癌破裂出血行TACE后二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1例小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先行TACE治疗,并于1~2个月后行手术切除(联合治疗组);同时以18例小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手术切除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围手术期输血量、住院病死率、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率和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均为100%,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围手术期输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天数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病死率和生存率无差异(P>0.05).结论 TACE治疗后二期手术治疗小肝癌破裂出血虽然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更具安全性,是临床值得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分期双调转解剖矫治术治疗先天性左心室退化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4例左心室退化CCTGA患儿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2.5~72.0(34.4-24.0)个月;体重5.1~23.0(12.7±4.9)kg。术前经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或心导管检查确诊。主要合并畸形:三尖瓣关闭不全13例,限制型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7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肺动脉瓣轻度狭窄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在全身麻醉下完成一期左心室训练术,在体外循环下完成二期心房大动脉双调转术,平均间隔时间0.67~34.0(10.23±9.47)个月。结果一期左心室训练术后无住院死亡,随访结束时形态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mLVEDd)及形态左心室(mLV)后壁厚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室间隔位置较术前略向形态学有心室侧(mRV)移位,三尖瓣关闭不会(TR)较术前减轻,跨肺动脉环缩带压差显著增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变化;形态左心室压力与形态右心室压力比值(PmLV/PmRV)显著增大(P〈0.05)。二期心房大动脉双调转术住院死亡2例,死亡率14.3%(2/14);死亡原因:严重心律失常、循环衰竭、猝死。术后早期并发症:肺部感染6例,房性心律失常2例,胸腔积液2例,气胸、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气道出血、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腹膜透析、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二次气管内插管各l例。生存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例,随访时间2~8年。随访期间死亡1例,死亡率8.33%(1/12),死亡原因:严重心律失常、循环衰竭。心功能I级8例,Ⅱ级3例。主要晚期并发症:左心功能不全3例,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3例,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1例。结论分期双凋转解剖矫治术治疗左心室退化CCTGA早期临床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但术后左心功能不良和新出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